close

這幾天白天天氣比較好,許久不見的太陽終於露出臉來了!
天氣這麼好一定要把窗廉拉開透透氣呀! 
之前天氣太差,天色都灰灰的,只要一拉開窗廉就覺得冷。
所以連白天我窗廉都關的緊緊的,只開房間內的燈。
因為黃黃的燈看起來比較溫暖,製造假象呀!
平常討厭黃燈的我這時就覺得黃燈整個大無敵呀!

講了這麼多都不是重點,重點是,因為天氣太好,光線比較亮。
我意外發現小寶眉毛上怎麼好像有淡淡的黃色.....
看起來好像染了眉毛一樣,而且這個毛色還蠻好看的,整個很適合小寶呀!
(一整個很"虛花",純粹是想滿足媽媽的虛榮心呀!)



後來仔細看,不是毛髮的顏色,上面好像有一塊一塊類似結痂的東西.....
不得了了,不會是什麼脂漏性皮膚炎什吧,
上網一查,果然中了,真的是脂漏性皮膚炎沒錯耶!
不過還好只要注意清潔就好了



本文引用自此

新生兒常見的皮膚問題
初生嬰兒皮膚粉嫩粉嫩的,煞是好看。但過一陣子,就會聽媽媽抱怨說孩子滿臉紅疹,時好時壞。一般說來,新生兒常見的皮膚問題有下列幾種:

1.新生兒毒性紅斑
聽起來名字怪嚇人的,但實際上是不需任何治療即可自行消褪的良性皮膚病,多發於出生後兩星期內。疹子為白色的水膿包,摸起來硬硬的,周圍有一圈紅斑圍繞,疹子大小約一到三公分,全身都可發生,持續約3至6天,可能是一種不知原因的良性發炎反應。

2.脂漏性皮膚炎
多發生於出生後一至三個月之間,皮膚發紅,有許多黃油油的薄片覆蓋於上,特別喜歡沉積於頭頂、眉毛上、耳朵後面或任何有皺摺處,嚴重的會凝集結痂使皮膚產生龜裂流出組織液。處置方法,輕微時可以以水打溼患部,再塗上嬰兒油,待結痂片軟化後,可以拔掉的即拔掉,但不要猛力為之,否則會傷及下面皮膚之完整性,之後再以洗髮精、肥皂及清水洗淨,一般眉毛上、頭皮上及耳後之結痂片可以此法去除。其他如臉頰處之皮膚炎,多呈紅色發炎,上有龜裂、流液及粟粒狀之油狀結痂,處理方法是保持清潔,常以溫水洗臉,不要亂塗乳液或嬰兒油,龜裂、流液嚴重時,可以請醫師開藥作局部塗抹。此種皮膚炎經數週之處理後會自然消褪,再發率少。如持久不褪,必須與異位性皮膚炎作鑑別診斷。對此種嬰兒,保持皮膚的清潔是很重要的,以避免細菌、真菌感染,因組織液及龜裂的皮膚是微生物的最佳溫床。

3.接觸性皮膚炎
一般都發生在較胖的小孩,常見處是脖子及腹股溝,皮膚發紅,嚴重時有組織液的滲出。處理方法是保持患部之清潔及乾燥,常以柔軟的布沾溫水擦拭。天熱時,嬰孩要有適當的穿著,不要老是包得密不透風,保持室內空氣的涼爽,汗多時不妨多沖幾次澡。其實嬰兒常見的尿布疹即是接觸性皮膚炎的一種。尿布疹是因為尿尿等長期與小屁股接觸所致,所以預防及治療的方法就是勤洗屁股,勤換尿布,保持局部的乾燥與清潔。現代的媽媽最喜歡用濕巾及紙尿布,我的看法是濕巾不如洗屁股,紙尿布不如用布尿布, 為什麼呢?因為濕巾再怎麼擦也是擦掉看得見的不乾淨,對於深入皮膚之尿素、氮素、、、等,即無法清除;而紙尿布常常標榜表面乾爽,基於這個理由加上經濟因素,所以用紙尿布的媽媽往往較少換尿布。其實除了方便,不用清洗外,紙尿布作得再好,均不如棉布尿布對嬰兒屁股來得柔軟不刺激,再加上環保因素,各位親愛的媽媽們,有否考慮在家時候以尿布代替紙尿布呢?

4.念珠菌皮膚炎
這是由於皮膚受念珠菌感染而來,念珠菌是真菌的一種,與香港腳的菌種是同 一類的,在亞熱帶的台灣四處存在,通常是經由產道感染,常發生於皮膚完整性原本已受損的地方,所以有脂漏性皮膚炎或接觸性皮膚炎的部位最易得,多於包尿布的地方及皮膚皺摺處。患部呈一顆顆突起的平台紅斑、出現潮紅性的皮膚炎,在其邊緣常會出現衛星狀分佈的膿皰且拌附著鱗屑,有些會變為水泡膿包。治療方法除保持清潔與乾燥外,局部藥膏的使用是必須的,但請家長不要自己隨便塗抹,須請小兒科醫師或皮膚科醫師開處方。坊間的藥膏許多都是純類固醇藥膏,擦了後會加重念珠菌皮膚炎之擴散。

5.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:
此菌種最常造成嬰幼兒皮 表的感染,尤其是傳染性膿痂疹最常見。此病偶而可由鏈球菌感染所致。患部先有紅斑出現,於其上先出現小水皰,迅速變混濁,破裂後形成黃色痂皮,故稱之為膿痂疹。同一時間可以看到紅斑、水皰、膿皰及痂皮等 不同時期的病灶是其特色。膿皰破裂時,若汁液碰到周圍正常皮膚,會產生新的病灶,稱為自體接種。其在嬰幼兒之間的傳染力也很強,有時家中或學校中有一小朋友受到感染,其他成員都很難倖免,所以才叫傳染性膿痂疹。其他常見的皮膚細菌感染症尚有丹毒、癤病及脫皮症候群等。

6.小兒玫瑰疹或猝發疹:
由Human herpes virus type 感染造成,臨床症狀為突發性的高燒(40℃)持續三至五天,偶爾會出現厭食、不安,但一般沒有流鼻水、咳嗽及結膜炎等症狀。眼球周圍可能水腫,枕後及耳後淋巴腺有腫大的情形。高燒退後同時出現玫瑰樣粉紅色的斑丘疹,以軀幹較明顯 ,偶爾體溫在出疹後一天才消退。有時會合併出現腦炎及血小板缺乏性紫斑症等嚴重的併發症。一般為終身免疫,偶爾會有第二次發生,其中一次可能是小兒玫瑰疹,另一次可能是腸 內病毒所引起的疹子。

7.血管瘤及蒙古斑
血管瘤在新生兒的發生率為6-25% ,最常見的是平平的、淺紅、鮮紅或暗紅色,多發生於後頸部、眼瞼、兩頰或兩眼中間之額頭。嚴格說來,應該是微細管擴張,而非真正的血管瘤。大部份是良性的,但如果長的部份較特別,如長在三叉神經分佈處,則必須作詳細的神經學及眼科檢查,探測同側的眼睛及大腦是否也波及到?以後定期追蹤也是必要的。另有些血管瘤是突起的塊狀物,帶點紅、藍色,摸起來軟軟的;此種血管瘤在前6個月常會變大,以後會漸漸褪化,大部份在7到9歲時會褪化完全而沒留下什麼痕跡。不過偶而有些血管瘤長得很大、很多或佔據重要部位,如眼睛、氣管、口腔,這可能危及生命或引起嚴重併發症,須迅速就醫。至於蒙古斑是一種棕色或青色之斑,常見於腰椎、胝椎處、屁股、下背部、側腹,甚至於肩膀上,多在一歲以內漸漸消螁,百分之九十的黑人及東方初生兒均有此斑。

8.其他
有些良性的皮膚疹如新生兒青春痘、粟粒疹、口腔齒齦及上顎上的珍珠小珠(Epstein Pearls) ,基本上都是與皮脂腺有關的皮疹,不須任何治療可自行消褪。有些與疾病有關的皮疹,則需尋求專家之診治,如母親罹患紅斑性狼瘡症致使嬰兒出現盤狀紅斑,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之膿包及大片脫屑,菌血症之細菌性栓塞導致之局部皮膚壞死、肢端壞死,或一些較少見的先天性皮膚疾病,如大皰性表皮鬆懈、魚鱗癬、淋巴瘤、巨大黑色母斑等。

新生兒的皮膚是很嫩的,因此只要有任何的刺激,如口水、奶水、汗水、油脂等,即可使紅紅的皮疹出現,因此照顧的原則是清潔、乾爽與涼快,最好的穿著為純棉質衣物,最好的清潔劑為溫水;穿著要適當,不要把小嬰孩包得滿身是汗,相反的冬季時,保暖及臉部皮膚的保護也不能忽視。不要隨便擦藥膏,嬰兒乳液及嬰兒油亦非多多益善,如果可以不擦還是不要擦。嬰兒的皮膚不可能一點疹子都沒有,所以為人父母不要有這種超高標準的要求。必要時宜請教小兒科或皮膚科專家,如果醫師告訴您這些皮疹是屬暫時性、良性的,那就請您放心吧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寶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